补守山阁丛书 (98册)电子版
钱熙祚编辑,清光绪十五年(1889) 石印本,djvu格式
格式:DJVU清晰版 容量:1.18GB
《守山阁丛书》,丛书。112种,652卷。清钱熙祚辑。初刊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书名因钱氏于泰山建藏书阁,寓意永与此山相守,故以守山阁名之。
钱熙祚,字雪枝,一字锡之。生卒年不详。江苏金山(现属上海市)人。富藏书,又喜爱校勘之学。著有《守山阁剩稿》、《唐语林校勘记》,辑有《指海》、《素问》、《灵枢》等。道光初,得张海鹏《墨海金壶》残版,又从文澜阁《四库全书》中录出流传较少的古书,加以增补删汰汇辑成此书。
此丛书以经、史、子、集四部序列,条理清晰,体例颇整。全书所录四部古书,经籍取《易说》、《易图明辨》、《禹贡说断》、《周礼疑义举要》、《仪礼释官》、《礼记训义择言》、《左传补注》、《古微书》、《四书笺义纂要》、《经传释词》、《古韵标准》等28种;史籍取《三国志辨误》、《蜀鉴》、《春秋别典》、《京口耆旧传》、《九国志》、《越史略》、《吴郡志》、《庐山记》、《大唐西域记》、《职方外纪》、《七国考》、《历代建元考》、《荒政丛书》、《历代兵制》等29种;子籍取《少仪外传》、《太白阴经》、《练兵实纪》、《折狱龟鉴》、《脉经》、《难经集注》、《简平仪说》、《园容较义》、《晓庵新法》、《数学》、《推步法解》、《太清神鉴》、《鬻子》、《尹文子》、《公孙龙子》、《人物志》、《近事会元》、《能改斋漫录》、《玉堂嘉话》、《古今姓氏书辨证》、《东斋记事》、《续世说》、《玉壶野史》、《唐语林》、《汉武帝内传》、《华严经音义》、《参同契考异》等61种;集籍取《古文苑》、《观林诗话》、《余师录》、《词源》4种,共112种。
此书所收之书,均为乾隆前较罕见的古籍,其中尤以名家著作为多,参加辑补校勘的又是当时有名的学者,如张文虎、顾观光等人。校勘多据善本,如《鬻子》为《四库》底本,《脉经》据万历刻本,《大唐西域记》、《华严经音义》则据嘉兴楞严寺旧刻支那本,《能改斋漫录》据临啸书屋刊本。其无别本可据,则引群籍以证之,或注案语,或系札记。阮元在是书序中称其“采择雠校之精,迥出诸家丛书之上”。
经部 易说 四卷 (宋)赵善誉撰 易象钩解 四卷 (明)陈士元撰 易图明辨 十卷 (清)胡渭撰 禹贡说断 四卷 (宋)傅寅撰 三家诗拾遗 十卷 (清)范家相撰 周礼疑义举要 七卷 (清)江永撰 仪礼释宫 一卷 (宋)李如圭撰 仪礼释例 一卷 (清)江永撰 礼记训义择言 八卷 (清)江永撰 春秋正旨 一卷 (明)高拱撰 春秋左传补注 六卷 (清)惠栋撰 古微书 三十六卷 尚书纬 尚书考灵曜二卷 尚书帝命验一卷 尚书五行传 尚书璇玑钤 尚书刑德放 尚书运期授 尚书帝验期合一卷 尚书中候 中候握河纪 中候考河命 中候摘洛戒 中候杂篇合一卷 春秋纬 春秋元命包二卷 春秋演孔图 春秋合诚图合一卷 春秋文耀钩 春秋运斗枢合一卷 春秋感精符 春秋考异邮合一卷 春秋潜潭巴 春秋说题辞合一卷 春秋汉含孳 春秋佐助期 春秋保乾图 春秋握诚图 春秋内事合一卷 春秋命历序一卷 易纬 易通卦验 易坤灵图 易稽览图合二卷 易河图数 易筮类谋 易九厄谶 易杂纬合一卷 礼纬 礼含文嘉一卷 礼稽命征一卷 礼斗威仪一卷 乐纬 乐叶图征一卷 乐动声仪一卷 乐稽耀嘉一卷 诗纬 诗含神雾一卷 诗推度灾 诗泛历枢合一卷 论语纬 论语比考谶 论语撰考谶合一卷 论语摘辅象 论语摘衰圣 论语阴嬉谶合一卷 孝经纬 孝经援神契三卷 孝经钩命决 孝经中契 孝经右契 孝经左契 孝经威嬉拒合一卷 孝经内事图一卷 河图纬 河图括地象 河图始开图 河图绛象合一卷 河图稽耀钩 河图帝览嬉 河图挺佐辅 河图握矩记 河图杂纬篇合一卷 河图玉版 龙鱼河图合一卷 洛书纬 洛书灵准听一卷 洛书甄曜度 洛书摘六辟 洛书录运法 河洛谶合一卷 (明)孙谷辑; (清)钱熙祚附注 尊孟辨 三卷续辨二卷别录一卷 (宋)余允文撰 四书笺义纂要 十二卷补遗一卷续遗一卷 大学章句笺义 一卷 大学或问笺义 一卷 大学注疏纂要 一卷 中庸章句笺义 一卷 中庸或问笺义 一卷 中庸注疏纂要 一卷 论语集注笺义 三卷 孟子集注笺义 三卷 (宋)赵德撰 律吕新论 二卷 (清)江永撰 经传释词 十卷 (清)王引之撰 孙氏唐韵考 五卷 (清)纪容舒撰 古韵标准 四卷诗韵举例一卷 (清)江永撰 史部 三国志辨误 三卷 (宋)佚名撰; (清)钱熙祚辑 宋季三朝政要 六卷附录一卷 (宋)佚名撰; (清)钱熙祚辑 蜀鉴 十卷 (宋)郭允蹈撰 春秋别典 十五卷 (明)薛虞畿撰 咸淳遗事 二卷 (宋)佚名撰; (清)钱熙祚辑 大金吊伐录 四卷 (金)佚名撰; (清)钱熙祚辑 平宋录 三卷 (元)刘敏中撰 元朝征缅录 一卷 (元)佚名撰; (清)钱熙祚辑 招捕总录 一卷 (元)佚名撰; (清)钱熙祚辑 京口耆旧传 九卷 (宋)佚名撰; (清)钱熙祚辑 昭忠录 一卷 (宋)佚名撰; (清)钱熙祚辑 九国志 十二卷拾遗一卷 (宋)路振撰; (宋)张唐英补; (清)钱熙祚辑拾遗 越史略 三卷 (越南)佚名撰; (清)钱熙祚辑 吴郡志 五十卷校勘记一卷 (宋)范成大撰; (清)钱熙祚撰校勘记 岭海舆图 一卷 (明)姚虞撰 吴中水利书 一卷 (宋)单锷撰 四明它山水利备览 二卷 (宋)魏岘撰 河防通议 二卷 (元)沙克什撰 庐山记 三卷 庐山记略 一卷 (宋)陈舜俞撰 (南朝宋)释慧远撰 北道刊误志 一卷 (宋)王[灌(氵→王)]撰 河朔访古记 三卷 (元)纳新撰 大唐西域记 十二卷 (唐)释玄奘译; (唐)释辩机撰 职方外纪 五卷卷首一卷 Aleni 七国考 十四卷 (明)董说撰 历代建元考 二卷总论一卷类考一卷 前编一卷外编四卷 (清)钟渊映撰 荒政丛书 十卷附录二卷 救荒全书一卷 (宋)董[火胃]撰 荒政丛言一卷 (明)林希元撰 荒政考一卷 (明)屠隆撰 荒政议一卷 (明)周孔教撰 赈豫纪略一卷 (明)钟化民撰 荒箸略一卷 (明)刘世教撰 救荒策一卷 (清)魏禧撰 常平仓考一卷 (清)俞森撰 义仓考一卷 (清)俞森撰 社仓考一卷 (清)俞森撰 (清)俞森撰 历代兵制 八卷 (宋)陈傅良撰 籀史 二卷 (宋)翟耆年撰 子部 少仪外传 二卷 (宋)吕祖谦撰 辨惑编 四卷附录一卷 (元)谢应芳撰 神机制敌太白阴经 十卷 (唐)李筌撰 守城录 四卷 (宋)陈规、汤[王寿]撰 练兵实纪 九卷杂集六卷 (明)戚继光撰 折狱龟鉴 八卷 (宋)郑克撰 脉经 十卷 (晋)王叔和撰 难经集注 五卷 (明)王九思撰 新仪象法要 三卷 (宋)苏颂撰 简平仪说 一卷 de Ursis; (明)徐光启札记 浑盖通宪图说 二卷卷首一卷 (明)李之藻撰 圜容较义 一卷 Ricci; (明)李之藻译 晓庵新法 六卷 (清)王锡阐撰 五星行度解 一卷 (清)王锡阐撰 数学 八卷续数学一卷 数学补论 一卷 岁实消长辨 一卷 恒气注历辨 一卷 冬至权度 一卷 七政衍 一卷 金水发微 一卷 中西合法拟草 一卷 算剩 一卷 正弧三角疏义 一卷 (清)江永撰 推步法解 五卷 (清)江永撰 李虚中命书 三卷 (战国)鬼谷子撰; (唐)李虚中注 珞[王陆]子三命消息赋注 二卷 (宋)徐子平撰 珞[王陆]子赋注 二卷 (宋)释昙莹撰 天步真原人命部 三卷 Smogolenski; (清)薛凤祚译 太清神鉴 六卷 (五代)王朴撰 羯鼓录 一卷 (唐)南卓撰 乐府杂录 一卷 (唐)段安节撰 棋经 一卷 (宋)张拟撰 远西奇器图说录最 三卷 Terrenz; (明)王征译绘 新制诸器图说 一卷 (明)王征撰 鬻子 一卷校勘记逸文一卷 (周)鬻熊撰; (唐)逄行硅注; (清)钱熙祚撰校勘 尹文子 一卷校勘记逸文一卷 (战国)尹文撰: (清)钱熙祚撰校勘记并辑逸文 慎子 一卷逸文一卷 (战国)慎到撰; (清)钱熙祚校并辑逸文 公孙龙子 一卷 (战国)公孙龙撰; (宋)谢希深注 人物志 三卷 (魏)刘邵撰; (北魏)刘[明(上)空]注 近事会元 五卷校勘记一卷 (宋)李上交撰; (清)钱熙祚撰校勘记 靖康缃素杂记 十卷 (宋)黄朝英撰 能改斋漫录 十八卷 (宋)吴曾撰 纬略 十二卷 (宋)高似孙撰 坦斋通编 一卷 (宋)邢凯撰 颖川语小 二卷 (宋)陈叔方撰 爱日斋丛钞 五卷 (宋)叶□撰 日损斋笔记 一卷附录一卷 (元)黄[氵晋]撰 樵香小记 二卷 (清)何[王秀]撰 日闻录 一卷 (元)李[羽中]撰 玉堂嘉话 八卷 (元)王恽撰 古今姓氏书辩证 四十卷校勘记三卷 (宋)邓名世撰; (清)钱熙祚撰校勘记 明皇杂录 三卷补遗一卷校勘记逸文一卷 (唐)郑处诲撰; (清)钱熙祚撰校勘记 大唐传载 一卷 (唐)佚名撰; (清)钱熙祚辑 贾氏谈录 一卷 (宋)张洎撰 东斋记事 五卷补遗一卷 (宋)范镇撰 续世说 十二卷 (宋)孔平仲撰 玉壶野史 十卷 (宋)释文莹撰 唐语林 八卷校勘记一卷 (宋)王谠撰; (清)钱熙祚撰校勘记 萍洲可谈 三卷校勘记一卷 (宋)朱[或彡]撰; (清)钱熙祚撰校勘记 高斋漫录 一卷 (宋)曾[忄造]撰 张氏可书 一卷 (宋)张知甫撰 步里客谈 二卷 (宋)陈长方撰 东南纪闻 三卷 (元)佚名撰; (清)钱熙祚辑 菽园杂记 十五卷 (明)陆容撰 汉武帝内传 一卷附录一卷校勘记一卷 (汉)班固撰; (清)钱熙祚撰校勘记 大方广佛华严经音义 四卷 (唐)释慧苑撰 文子 二卷校勘记一卷 (战国)辛[金开]撰; (清)钱熙祚撰校勘记 文始真经言外经旨 三卷 (宋)陈显微撰 周易参同契考异 一卷 (宋)朱熹撰; (宋)黄瑞节附录 集部 古文苑 二十一校勘记一卷 (宋)章樵撰; (清)钱熙祚撰校勘记 观林诗话 一卷 (宋)吴聿撰 馀师录 一卷 (宋)王正德撰 词源 二卷 (宋)张炎撰
钱熙祚,字锡之,一字雪枝,江苏(今属上海)金山人。先世夙好施与,多隐德。至君坐席丰裕,益务举慈善事。道光二十三年,南乡大旱,塘河几涸,则力筹耕剔深储,民赖不饥。县故地瘠民贫,生不能育,死无以殓者多,则又独力为公所二,曰与善,曰接婴;置田若干,以赈生送死无憾。他若杠梁途路溪堰亭堠,凡可利济群众者,罔不率先倡导,规画周详。而淫祀土木之神,则又峻拒焉。生而敏慧耐深思,长益厉学,探古籍,艰辞奥旨,靡间洪纤,洞若观火。尝以昭文张氏《墨海金壶》抉择未当,且版毁,计所以重订之者,乃尽出藏书,聚同志张文虎、顾观光辈商榷去取,讨论真赝,准之以文渊阁本,反复雠校,或注案语,或系札语,其取材分类,略仿张例;几十易寒暑,梓成《守山阁丛书》一百十种,六百五十二卷。复仿鲍氏《知不足斋丛书》例,辑为小集,取《抱朴子》语,名曰“指海”,亦先后刻成十二集。会以海疆捐输,叙选通判,抵京师,铨有日矣,遘微疾,卒于寓斋。年四十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