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名儒年谱(全十六册缺第15册)PDF电子版下载

清初名儒年谱(全十六册缺第15册)电子版

书名:清初名儒年谱              作者:本社古籍影印室辑

出版机构: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8

格式:PDF高清                     容量:2.72GB

本书为清代学术史研究专家陈祖武先生选“清人年谱系列”之一,收入清初大儒陈乾初、孙夏峰、黄梨洲、王船山、顾炎武、张杨园、李二曲、汤斌等六十一位学者的年谱计八十三种,是了解传主生平及清初学术思想的重要史料。

《清初名儒年谱》前言 最近,北京图书馆出版社从国家图书馆弆藏的众多清人年谱中,选取顺治、康熙、雍正三朝名儒年谱六十一家、八十三种,汇为丛刊影印。此举推动学术,嘉惠学林,深信能够得到四方学人赞许。出版在即,编辑同志嘱书数语,以为前言。 有清一代,顺、康、雍三朝,是一个创辟规模、奠定国基的关键时期。就一代学术发展而言,清初的近百年,也是一个承先启后、开拓路径的重要阶段。这一期间,才人辈出,著述如林,其气魄之博大,思想之开阔,影响之久远,在中国古代学术史上,实足以同先秦时代的百家争鸣后先媲美。本丛刊所选诸儒年谱,上起晚明学坛盟主钱谦益、孙奇逢,中经旷世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下讫异军突起之颜元、李塨,知人论世,可据可依。 清初学术,承晚明学术开启之路径,带着激剧动荡的时代印记,呈现出既有别于先前的宋明理学,又不同于尔后乾嘉考据学的历史特征。这些特征似可归纳为如下四个方面: 第一,博大恢弘。 晚近著名学者王国维先生论清代学术,以一“大”字而言清初,认为:“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而道咸以来之学新。”(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顺康雍三朝的近百年,举凡经学、史学、文学、先秦诸子、性理天道、音韵乐律、天文历算、舆地沿革、乃至释道经籍,诸多学术领域,无不为一时学者广为涉足。其间,既有博赡通贯如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诸大师,亦有兼通经史诗文,或以专学名家的众多学者,还有成就斐然的若干文学艺术宗匠。他们的繁富著述,博及经史子集四部,包罗万象,应有尽有,从而为有清一代学者对我国传统学术的全面整理和总结,奠定了雄厚的根基。 第二,经世致用。 明清更迭的历史巨变,以及伴随而至的战乱频仍,经济凋敝,使整个社会陷入空前的危机之中。于是自明万历末叶兴起的经世思潮,至清顺治、康熙间而空前高涨。一时学术界中人为时代所召唤,纷然而起,为完成挽救社会危机的历史课题,去呐喊,去奋争,迸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时代最强音。明亡之初,南北诸大儒若孙奇逢、傅山、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或铤然走险,组织义勇起而抗清;或暗通声气,出没抗清营垒,从事秘密反清活动。当他们投笔从戎的壮举被清兵铁骑无情否定之后,严酷的现实驱使南北学术界转而趋向著述救世,以期“明学术,正人心”。学以经世的倡导,此伏彼起,并时而鸣,成为一时学人共识,演为清初学术主干。 第三,批判理学。 明清之际,理学作为一种自成体系的学术形态,已成强弩之末。社会的大动荡和学术发展的内在逻辑,使之无可挽回地成为学术界重新审视的对象。一时儒林中人,对理学的批判和总结取径不一。顾炎武、王夫之等人,走的是对王阳明心学不妥协批判的道路。而黄宗羲,则是以学术史的编纂,通过对数百年理学发展史的总结,去彰明学术递嬗轨迹。孙奇逢、李颙、汤斌等人,却又选取了合会朱、陆学术的途径,试图以调停折衷去谋求学术发展的新路。钱谦益、毛奇龄、胡渭等人,则侧重于对宋儒经说的否定和汉唐注疏的表彰,而与理学分道扬镳。独有颜元、李塨、费密等人,对程、朱、陆、王之学概予排击,别辟蹊径,溯源周孔,以六艺实学的讲求而充分体现其批判精神。 第四,倡导经学。 伴随理学的衰微,自明中叶以后,以经学济理学之穷的学术潮流,已经在传统儒学的母体内孕育。清初,承明人的经学倡导,学术界在摒弃“性与天道”的论究之后,不约而同地趋向于以经学去取代理学的选择。此风肇始于江南硕儒钱谦益。入清以后,钱谦益发展了先前“以汉人为宗主”的经学主张,进而把经学与史学相结合,高唱“六经之中皆有史”。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颙、费密等,殊途同归,明确提出“理学经学也”的命题,主张融理学于传统儒学之中。他们把经学倡导同学以经世的时代呼声相结合,昭示了通经致用的新学风。 阎若璩、胡渭、毛奇龄等继之而起,以“一物不知,以为深耻”为座右铭,把清算“经祸”,还业已“晦蚀”的儒家经典旧观视为“经世大业”,皆以精研经学而名家。在治经实践中,他们沿顾炎武“读九经自考文始,考文自知音始”路径而进,穷经考古,原原本本,走上了博稽经史的为学道路。康熙后期,朴实穷经,风气已成,即使是昔日理学营垒中人,亦纷纷以穷经考古而名世。李光地之于周易和音韵乐律,光地、光坡兄弟之于三礼,方苞之于春秋、周礼,无不体现此一学术特征。至此,清初学术遂由经学考辨入手,揭开对传统学术进行全面整理和总结的新篇章。 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明史。以儒、佛、道三家为主体的中国古代学术,构成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基本内容。自中华文明起源的夏文化始,经过商、周二代的发展,在春秋战国间,以孔子创立儒家学说而集其大成。西汉初,适应封建大一统的需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经典化而演为经学。尔后,外来佛教学说的中国化和中国自身道教学说的发展,同经学相互渗透,从而推动中国古代学术的前进。经历魏晋玄学的发皇和隋唐佛学的兴盛,讫于北宋间,以儒学为主体,儒、佛、道三家合流而理学崛起。至南宋朱熹集其大成,后再经明中叶王守仁的发展,中国古代学术遂以理学为代表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 从朱熹学说到王守仁学说,理学极度成熟而失去生机。明中叶以后,在日趋加剧的社会动荡之中,理学陷入深刻危机,中国古代学术面临何去何从的抉择。于是经世思潮应运而起,“通经学古”的学术潮流,把中国古代学术推向对理学的批判和总结。明清更迭的历史进程表明,要在陈旧的封建经济基础之上,建立较之理学更为完善的学术形态,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清朝初叶的学术界,为历史局限障蔽视野,无从看到学术发展的前景,只好回过头去,到传统的经学中寻找依据。这样,在向儒家经典回归的大趋势中,中国古代学术遂步入进行全面整理和总结的乾嘉考据学时代。 本丛刊所选诸家年谱,或系谱主自订,或出门生、私淑纂辑,或由后世学术史家结撰。分而董理,可觇一人、一家之为学风貌;合而并观,则数十年学术演进尽收眼底。常言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华民族尊重历史,热爱历史,具有实事求是的优良治史传统。凭借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深厚的历史底藴,我们的民族曾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学如积薪,后来居上,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民族必将用艰苦奋斗的创新精神,去缔造更加辉煌的伟大文明。 陈祖武谨识 二〇〇六年五月廿二日

清初名儒年谱

第一册 牧斋先生年谱 钱谦益 一卷(清)葛万里编 1 钱牧翁先生年谱 钱谦益 一卷(清)彭城退士编 29 钱牧斋先生年谱 钱谦益 一卷 金鹤翀编 43 徐闇公先生年谱 徐孚远 一卷附录一卷 陈乃干 陈洙编 113 岁寒居年谱 孙奇逢 一卷(清)孙奇逢编(清)魏一鳌等增订 253 征君孙先生年谱 孙奇逢 二卷 (清)汤斌等编(清)方苞订正 551

第二册 征君孙先生年谱 孙奇逢 四卷 (清)戴明说等编 1 查东山先生年谱 查继佐 一卷附一卷(清)沉起编(清)张涛(清)查榖注 267 万年少先生年谱 万寿祺 一卷附录一卷隰西草堂集拾遗一卷隰西草堂集续拾一卷年谱补正一卷 罗振玉编 407 白耷山人年谱 阎尔梅 一卷寅宾录一卷 (清)鲁一同编 505

第三册 白耷山人年谱 阎尔梅 二卷 张相文编 1 陈干初先生年谱 陈确 二卷(清)吴骞编(清)陈敬璋订补 79 胡石庄年谱 胡承诺 一卷 (清)胡玉章编 207 公他先生年谱略 傅山 一卷(清)张廷鉴编 231 傅青主先生年谱 傅山 一卷 丁宝铨编 缪荃孙等校订 249 吴梅村先生年谱 吴伟业 四卷世系一卷 (清)顾师轼编(清)顾思义订 369 吴梅村年谱 吴伟业 一卷 (日)铃木虎雄编 543 黄梨洲先生年谱 黄宗羲 三卷 (清)黄炳垕编 633

第四册 尊道先生年谱 陆世仪 一卷 (清)凌锡祺编(清)王祖畬(清)唐受祺参阅 1 张杨园先生年谱 张履祥 四卷附录一卷 (清)姚夏编(清)陈梓增订 113 张杨园先生年谱 张履祥 一卷附录一卷 (清)苏惇元编 355 杜茶村先生年谱 杜浚 一卷 (清)王士沦编(清)王葆心拾补 455 冒巢民先生年谱 冒襄 一卷 冒广生编 471 周栎园先生年谱 周亮工 一卷 (清)周在浚编 623 先公田间府君年谱 钱澄之 一卷(清)钱撝禄编 643

第五册 归玄恭先生年谱 归庄 一卷 归曾祁编 1 归玄恭先生年谱 归庄 一卷 赵经达编 77 安道公年谱 陈瑚 二卷 (清)陈溥编 197 顾亭林先生年谱 顾炎武 一卷 (清)顾衍生原编(清)吴映奎重辑 (清)车持谦增纂 (清)李兆洛等参校录 311 顾亭林先生年谱 顾炎武 一卷 (清)张穆编 469

第六册 顾亭林先生年谱 顾炎武 一卷 (清)吴映奎(清)车持谦编(清)钱邦彦校补 1 三补顾亭林年谱 顾炎武 一卷 伦明编 167 顾亭林先生诗谱 顾炎武 一卷 (清)徐嘉编 195 魏贞庵先生年谱 魏裔介 一卷 (清)魏荔彤编 233 程山谢明学先生年谱 谢文洊 一卷(清)谢鸣谦编 343 寒松老人年谱 魏象枢 一卷 (清)魏象枢口授(清)魏学诚等录 399 悔庵年谱 尤侗 二卷年谱图诗一卷小影图赞一卷 (清)尤侗编 575

第七册 壮悔堂年谱 侯方域 一卷 (清)侯洵编 1 吴嘉纪年谱 吴嘉纪 一卷 蔡观明编 13 紫云先生年谱 钱汝霖 一卷 (清)钱聚仁编 53 施侍读年谱 施闰章 一卷 (清)施琮编 95 施愚山先生年谱 施闰章 四卷 (清)施念曾编 345 申凫盟先生年谱略 申涵光 一卷 (清)申涵煜(清)申涵盼编 441 王船山先生年谱 王夫之 二卷 (清)刘毓崧编 559

第八册 先船山公年谱 王夫之 前编一卷后编一卷 (清)王之春编 1 钝翁年谱 汪琬 一卷 (清)汪筠编 345 续修文清公年谱 汪琬 一卷 (清)汪敬源编 361

第九册 汪尧峰先生年谱 汪琬 一卷 赵经达编 1 徐俟斋先生年谱 徐枋 一卷附录一卷 罗振玉编 79 费燕峰先生年谱 费密 四卷 (清)费冕编 213 张力臣先生年谱 张弨 一卷 段朝端编 423 潜庵先生年谱 汤斌 一卷 (清)王廷灿编 465 汤文正公年谱定本 汤斌 一卷附录一卷 (清)方苞考订(清)杨椿重编 485

第十册 朱柏庐先生编年毋欺录 朱用纯 三卷补遗一卷 (清)朱用纯编(清)金吴澜补编(清)李祖荣校辑 1 朱竹垞先生年谱 朱彝尊 一卷 (清)杨谦编 467 关中李二曲先生履历纪略 李颙 一卷 (清)惠龗嗣编 559

第十一册 二曲先生年谱 李颙 二卷附录二卷 (清)吴怀清编 1 陆稼书先生年谱定本 陆陇其 二卷附录一卷 (清)吴光酉重编 345

第十二册 稼书先生年谱 陆陇其 一卷 (清)陆宸征(清)李铉编 1 陆子年谱 陆陇其 二卷 (清)张师载编 59 雪木先生年谱 李柏 一卷附录一卷 (清)吴怀清编 239 天生先生年谱 李因笃 三卷 (清)吴怀清编 327 陈独漉先生年谱 陈恭尹 一卷 温肃编 651

第十三册 渔洋山人自撰年谱 王士祯 二卷 (清)王士祯编 (清)惠栋注补 1 漫堂年谱 宋荦 四卷 (清)宋荦编 133 颜习斋先生年谱 颜元 二卷 (清)李塨编(清)王源订 471

第十四册 翁铁庵年谱 翁叔元 一卷 (清)翁叔元编 1 熊文端公年谱 熊赐履 一卷 (清)孔继涵编 99 阎潜邱先生年谱 阎若璩 一卷 (清)张穆编 115 鸥盟己史 申涵盼 一卷 (清)申涵汾编 377 先寒村公年谱 郑梁 一卷家书一卷 (清)郑勋编 413 华野郭公年谱 郭琇 一卷 (清)郭廷翼编 525 蒲柳泉先生年谱 蒲松龄 一卷 路大荒编 609

第十五册 万季野先生系年要录 万斯同 一卷 王焕镳编 1 文贞公年谱 李光地 二卷 (清)李清植编 33 榕村谱录合考 李光地 二卷 (清)李清馥编 305 南畇老人自订年谱 彭定求 一卷 (清)彭定求编(清)彭祖贤重编 591 查他山先生年谱 查慎行 一卷 (清)陈敬璋编 629 南山先生年谱 戴名世 一卷 (清)戴钧衡编 701 刘鳌石先生年谱 刘坊 一卷 丘复编 733

第十六册 张清恪公年谱 张伯行 二卷 (清)张师栻(清)张师载编 1 李恕谷先生年谱 李塨 五卷 (清)冯辰编(清)刘调赞续编(清)恽鹤生订(清)李锴重订 257 朱文端公年谱 朱轼 一卷 (清)朱瀚编(清)朱舲补编 635

Author: gujizil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