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全34册)电子版
作者: 钟文典 / 刘硕良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年: 2013-1
格式:PDF高清 容量:6.85GB
《中国地域文化通览》(以下简称《通览》)由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组织全国各地近千位专家学者历时八年通力合作完成,由中华书局出版。《通览》在时间上,上溯文化源头,下迄辛亥革命;在编撰体例上,按我国的行政区划各省区市各为一卷,连同港澳台共34卷,每卷分上编、下编,上编纵论历史,叙述文化发展历程,下编横分门类,介绍文化亮点、特色。《通览》的编撰,被认为是填补了我国全方位、多视角研究地域文化的空白,为中国绘制了首部大型的分省文化地图,也是一部肩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命的大型学术著作,体现了学术性、现实性和可读性的有机统一。
《中国地域文化通览》由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组织全国各地近千位专家学者及中华书局各位编审历时八年通力合作完成。《通览》按我国的行政区划各省区直辖市各为一卷,连同港澳台共34卷。各卷50万字左右,全卷1700万字,是我国第一部全方位的分省文化地图。《通览》上启文化源头,下至辛亥革命,概括介绍了各地文化的发展脉络和文化的亮点、特点。《通览》编委会以国务院领导同志提出的“特色鲜明的传世精品”为目标,严格学术规范,坚持学术创新、民主,在编撰的各个环节严格把关,有力地保证了《通览》的编撰水平。自从去年开始,《通览》有些分卷已陆续出版发行,各地纷纷召开出版座谈会。社会各界对《通览》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是“一部高质量的文化史著作”,“创造了地域文化研究的新高度”。
在由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和中华书局联合举办的地域文化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地域文化研究的现状与前瞻”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与会者还对中华书局出版《通览》予以了高度评价。光明日报对这次研讨会的专家发言作以下摘登,以飨读者。
编辑《通览》这件事,在中央文史研究馆早有酝酿和准备,而正式立项是2008年12月。当时的想法主要是两点,一是发挥文史馆存史资政的作用,二是填补全方位梳理我国地域文化的空白。我们的报告上去后,时任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的马凯同志,很快作出了重要批示:希望通过精心准备,通力合作,使《通览》成为立意高远、内容殷实、史论结合、特色鲜明的传世精品。根据批示精神,我们立即着手组织中央馆和各地参事室、文史馆等单位抓好这项国家重点文化工程。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发表后,我们大家一致认识到编辑《通览》这件事抓对了,起步是早的,越看意义越重大。
第一,《通览》的编辑出版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示精神的一大成果。2014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我们编撰的《通览》上溯文化源头,下迄辛亥革命,是一部肩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命的大型学术著作,体现了学术性、现实性和可读性的有机统一。因此,《通览》的编辑出版的确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第二,《通览》填补了我国全方位、多视角研究地域文化的空白。《通览》为中国绘制了首部大型的分省文化地图,在编撰体例上是一大创新。中国历史上不乏研究地域文化的著作或篇章,如《尚书·禹贡》、《汉书·地理志》、《水经注》等等。从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大多是将全国分为几个领域,以先秦的诸侯国名或古代的地名来命名,如河洛文化、燕赵文化、吴越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等。还有的从考古学的角度,将中国文化分为几个大文化区系。上述种种著作都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中国幅员辽阔,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在当前形势下确实需要一套更全面细致地反映我国地域文化的丛书。因此,《通览》可谓应运而生,生逢其时。《通览》立足于我国当前的行政区划,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立一卷,香港、澳门和台湾也各立一卷。按当前行政区划来研究梳理中国文化的各个分支的空间布局及各自的特征,考察的重点放在各地文化的历史进程、特点、亮点及其形成的原因,并力图论证各地文化在整个中国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着重论述那些对当地和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标志性成果和重要人物。各卷采用编、章、节、目的编撰体例,每卷分上编、下编。
第三,《通览》通过大量翔实的客观史实,生动展示了中华文化多元互补和多源同归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非常重要。这不仅是发展地域文化的根本要求,实质上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要求。这里我想重点谈谈文化多样性的问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尊重和倡导多样性,才能源源不断地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否则势必导致单一、呆板、停滞和退化。历史和现实表明,尊重和倡导多样性,对今天的国人来说,实在是太重要、太紧迫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空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当地域文化所蕴含的中华民族固有的道德、智慧和审美,渗透到人们的思想、行为、情感和性格中去,渗透到经济活动、城乡建设和社会管理等领域中去,那么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必将呈现出更加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我们期待着,无论是历史名城还是新兴城市,都应拥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和文化内涵,城市建筑再也不要从南到北都是“火柴盒”式的高楼林立。我们还期待着,在文化和艺术领域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传世佳作,使中华文明的百花园更加绚丽多姿。
自从去年开始,《通览》有些分卷已陆续出版发行,各地纷纷召开出版座谈会。社会各界对《通览》的评价是正面的、积极的。有的认为《通览》是“一部高质量的文化史著作”,“创造了地域文化研究的新高度。”现在来看,《通览》有某种“传世价值”,也许是可以期待的。
第四,《通览》的编辑出版是对国家、对民族高度负责精神同严格的学术规范相结合的一个成功范例。编辑出版《通览》,其投入精力之多、动员面之广、协调工作任务之重,在参事室、文史馆的工作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其间,中央馆、地方馆以及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皓首穷经、废寝忘食、呕心沥血乃至抱病操劳的感人事迹,举不胜举。(陈进玉 作者系国务院参事室原党组书记、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