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生活经典 中华书局版(31册)清晰PDF电子版下载

中华生活经典 中华书局版(31册)清晰电子版

出版机构:中华书局    丛书名称:中华生活经典    出版时间:不定

格式:PDF高清                  容量:1.55GB

目录:
1、琴史
2、棋经十三篇
3、书法雅言
4、林泉高致
5、茶经
6、酒谱
7、随园食单
8、梅兰竹菊谱
9、园冶
10、酒经

11、宅经
12、印典
13、牡丹谱
14、文房四谱
15、阳羡茗壶系骨董十三说
16、绣谱
17、新纂香谱
18、格古要论
19、装潢志
20、书谱

21、云林石谱
22、瓶花谱瓶花史
23、香奁润色
24、长物志(暂缺)
25、饮流斋说瓷
26、山家清供
27、溪山琴况
28、大观茶论
29、食宪鸿秘
30、泉志
31、古玉图考
32、茶谱·煮泉小品

《书谱》

《书谱》是唐代书法家孙过庭的一篇书学理论名作,在书法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书约请《书谱》研究名家郑晓华教授对其进行注释、译文、点评,使这篇整饬精丽的骈文书学名作易于理解,更揭示出其中蕴含的重要书学理论精髓和贡献。本书前言条分缕析,讲解精当,尤为阅读本书之关键。《书谱》本有图录,在流传中佚失,本书特请作者选取一百余帧名帖,分隶、篆、行、草、楷五体编排,并略加讲解,希望能恢复原作图文并茂的本色。

《云林石谱》
《云林石谱》是中国第一部论石专著,全书涉及名石共116种。清代编纂《四库全书》时只选了《云林石谱》,其余石谱皆不载,足见其权威性。《云林石谱》成书于南宋绍兴三年,作者杜绾,字季阳,号“云林居士”,平生好石,他详细考察了书中提到的这些名石的产地,还细数其采取方法、形状、颜色、质地优劣等,并按其性质进行了分类。书中提出的“瘦、漏、透、皱”等赏石观成为历代赏石者普遍遵循的审美标准。

《饮流斋说瓷》
许之衡,室名饮流斋,自号饮流斋主人,故说瓷一书,书名为《饮流斋说瓷》。全书十章,依次为概说、说窑、说胎釉、说彩色、说花绘、说款识、说瓶罐、说杯盘、说杂具、说疵伪。各章纵说历史变迁,横说花色种类,追本溯源,层层递进,析入毫芒,为初学入门之基础,治瓷学者必读之书。

《瓶花谱 瓶史》
中国花道
插花,不单充满技术细节,其中亦有细腻的趣味。明张谦德《瓶花谱》、袁宏道《瓶史》,堪称中国古典插花艺术典籍的双璧。《瓶花谱》分品瓶、品花、折枝、插贮、滋养、事宜、花忌、护瓶等八节;《瓶史》分花目、品第、器具、择水、宜称、屏俗、花祟、洗沐、使令、好事、清赏、监戒等十二节。二者文字和观点不乏重合处,但因循承续中各有千秋。本次约请专业学者,精选底本进行校点、注释、翻译和点评,并配以精美插图,图文相得益彰。

《香奁润色》
《香奁润色》,明代胡文焕编撰的一部女性美容及生活知识专书,全书分头发部、面部、瘢痣部、唇齿部、乳部、身体部、手足部、**、经血部、怪异部、洗练部、藏贮部共十二部,以美发、美容方子为主,同时兼及妇科病的自治,也包括洗涤各种衣物等料理生活所需的常识,是对17世纪以前女性美容及生活知识进行小结的方书,至今无人进行系统整理、研究。我们约请专业人士进行注释、翻译和点评,并配以精美插图。

《长物志》
文震亨所著《长物志》与计成所著《园冶》被称为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双璧。《长物志》中直接有关园艺的有室庐、花木、水石、禽鱼、蔬果五卷,另外七卷书画、几榻、器具、位置、衣饰、舟车、香茗,看似与园林无关,但依古人之见,书画、器具、衣饰、品茗等也是园林生活、园林环境的一部分。书名“长物”,取“身外余物”之意。文震亨在这部著作中表达了自己诗意生活的取向:远实用、近审美,藉此建立起了一个时代文人的全部精神生活。

《茶谱 煮泉小品》
自陆羽开创茶道,茶便渐渐深入人心。明代朱权的《茶谱》在陆羽求真茶道之上更进一步,提出以茶悟道的观点。在朱权的茶道中,探究造化,是要从烧水烹茶,甚至是采摘烘焙开始。在《茶谱》中,朱权对茶的点泡、茶的礼仪、茶的制作方法、制茶与烹茶的工具,都做了简明扼要的探讨。田艺蘅的《煮泉小品》则是专门论水的著作。书中所记的各种水质,多为作者亲尝,他对水的点评涉猎宽泛,对水的成因做了考察,可以给我们一定的启示。

《绣谱》
古来善女红者众,为绣做谱者却罕有其人。清代著名苏绣艺人丁佩的《绣谱》,是中国流传至今最早的一部刺绣专著。共分《择地》《选样》《取材》《辨色》《程工》《论品》六篇。《绣谱》并非以绣论绣,而是将绘画、书法、刺绣三者巧妙结合,通过探讨其异同来彰显绣的特别之处。本次约请专业学者,精选底本进行校点、注释、翻译和点评,并配以精美插图,对中国刺绣的历史沿革、步骤方法、针法特点及实物精品等亦做了一定的介绍。

《格古要论》
《格古要论》全书只有一万二千余字,分三卷、十三论:上卷为古铜器、古画、古墨迹、古碑法帖等四论,中卷为古琴、古砚、珍奇、金铁等四论,下卷为古窑器、古漆器、锦绮、异木、异石等五论,共计201条。如果我们可以把这一次序视为曹昭原书的安排,那么可以说,曹昭不仅已对“文物”这一概念形成较为清晰、完整的把握,而且已经具备了文物鉴藏史的意识。一种物品能否进入收藏领域,不仅取决于其自身属性与价值,而且受经济水平、社会风尚、政治观念、历史发展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格古要论》反映了元末明初的文物收藏状况,自“古铜器论”至“古砚论”六门以及“异石论”,宋元人多所论及,本书借鉴前人成果较多,却也时见曹昭个人的精彩论述;自“珍奇论”至“异木论”六门,则前所未有,是曹昭的创新。这部分内容被公认为本书的亮点,对后世的影响也最为深远。

《装潢志》
《装潢志》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地总结装裱经验的专著,在装潢史上具有首屈一指的地位。作者周嘉胄在对于书画收藏、鉴定以及装裱的方法都有了深刻的认识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江南地区装裱工艺,著成《装潢志》,“论述精到,非多年寝馈此道者,难以擘肌分理,言之成理,洵为佳构”,为装裱工艺的普及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装潢志》选择《昭代丛书》本为工作底本,以《学海类编》、《藏修堂丛书》各本参校。本书每一章节均由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四部分组成,并部分插入图片。本书由尚莲霞编著。

《阳羡茗壶系 骨董十三说》 《骨董十三说》从“骨董”字义谈起,进而论其本义、类别极其见识与杂说,是我国收藏史上一部较早探讨骨董收藏的专论。《阳羡茗壶系》考察阳羡陶工陶土的世系流传,从创始、正始、大家、名家、雅流、神品、别派介绍了陶工一系的流传。将紫砂工艺的发展过程,从初创、发展到兴盛阶段出现的名工名匠逐一记述,并且考订其生平、艺术风格、所见传器等,以鉴赏家眼光分别录入书中,是第一部宜兴紫砂专著。

《新纂香谱》
中国香文化、香道
《新纂香谱》以浩博见长,荟萃沈立、洪刍等十一家香谱精华为一书,集宋代以及宋代以前香料文献之大成。《新纂香谱》的整理点校遵循以下原则:一、以清乾隆时期官方编辑《四库全书》收入《陈氏香谱》为底本,适园丛书本之《新纂香谱》为辅,参考周嘉胄《香乘》整理校点之。二、分四卷,内容编排按原文、注释、译文、点评排列,对资料甚少的条目不强行臆测点评,对原文卷二、卷三、卷四中的一部分意义重要的条目进行了节选。三、部分注释内容参考了《汉语大字典》、《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等工具书。《新纂香谱》由严小青编著。

《宅经》
相宅文化长盛不衰,江湖术士遍布民间,而今科学解读的相宅书却难得一见。《宅经》,旧题《黄帝宅经》,是中国古代流传最广的相宅书之一、中国传统风水文化的经典。其内容分为《序》、《总论》、《凡修宅次第法》、《阳宅图说》、《阴宅图说》五部分,按二十四路述说阴阳之理,说明住宅吉凶;讲述方位顺序与各种忌讳;以《周易》文王八卦方位之说为基本制图原则,参以天干、地支说,论述阳宅与阴宅八个方位的“吉凶”休咎。此次我们约请研究相宅文化多年的王玉德先生,以《古今图书集成•堪舆部》收录的《黄帝宅经》为底本,参考了其他版本,注释详细,翻译流畅,点评科学,大量精美插图穿插其间,并附录介绍了中华民族住宅文化常识。

《酒经》
宋代制曲、酿酒工艺发达,有关著作众多,其中朱肱所著的《酒经》被公认为是宋代酒文献的经典之作,书中既有对中国酒文化的高度概括和论述,同时又提供了具体的制曲、酿酒方法以及如何榨酒、收酒、贮存酒,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述制曲酿酒工艺的专门著作。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为总论,论酒的发展历史;中卷论制曲,收录了十三种酒曲的配方及制法;下卷着重论述酿酒的工艺过程及各种酒的酿造技术。

《印典》
《印典》为清人朱象贤所著,全书摘录古今书中有关印章之记事、论说及诗文,按原始、制度、赉予、故事、综记、集说杂录、评论、镌制、器用、诗文等分类编次,凡八卷,对印章制度形成以来的有关事由作了详细的备述,其中不乏许多鲜见的重要史料史实,既可究印章之渊源,亦可见作者之苦心所在及其在印学史上的地位。今约请印学专家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进行精心校勘、晓畅翻译、详尽准确的注释和见解独到的点评。

《园治》
《园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全面系统地总结和阐述造园法则与技艺的著作,它从选址、规划与设计建筑物、叠山理水、铺装地面、选择石材和借景等方面对中国古代造园的各环节都做了深入具体的总结和阐述,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人造园的智慧和艺术追求。书中提出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观点,深得中国古代造园理论之精髓。本书注释力求详尽、准确,译文流畅,点评独到,并配以精美插图,美文美图相得益彰。

《文房四谱》
本书为历史类图书。是宋代苏易简系统地论述纸墨笔砚的远流、制作、轶事的谱录类著作。

《牡丹谱》
本书是宋代欧阳修《洛阳牡丹记》,周师厚《洛阳牡丹记》,张邦基《陈州牡丹记》,陆游《天彭牡丹谱》四本书的合辑,是中国古代关于牡丹分类欣赏与栽培最早的几本经典代表作。宋代哲学家周敦颐说过“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牡丹以“国色天香”的尊贵身份在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中国古人也留下了大量有关牡丹欣赏与栽培艺术的著作,而以宋代人的作品最为有名。作者将这四种有关牡丹的经典作品合成一本,对原文进行精要注释与流畅翻译,并在各段之后附有点评,对牡丹的植物学特性和栽培原理等进行充分的现代发掘解读,使读者能在领略古人审美情趣的同时,也能获得牡丹栽培与欣赏的实际技艺,全书并配有大量精美插图,生动易读。

《书法雅言》
项穆是项元汴(1525-1590,字子京,号墨林)长子,后者是名满天下的大收藏家,《四库全书总目》:“元汴鉴藏书画,甲于一时,至今论真迹者,尚以墨林印记别真伪。”(卷一一三《子部•艺术类》二)这样的家庭背景对项穆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沈思孝(1542-1611)((书法雅言•序》:“余故善项子京,以其家多法书名墨,居恒一过展鉴。时长君德纯每从旁下只语赏刺,居然能书家也。

《茶经》
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唐代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居吴兴(今浙江湖州)号竟陵子,居上饶(即今江西上饶)号东岗子,于南越(今广东)称桑苎翁。陆羽在所写《陆文学自传》中称自己不知所生,三岁时被遗弃野外,竟陵龙盖寺(后改名为西塔寺)僧智积在水滨拾得而收养于寺。陆羽长大后以《周易》为自己占卦,得“蹇”之“渐”卦日“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因而用它们作为自己的名姓,姓陆名羽字鸿渐。一说因智积俗姓陆,故以陆为姓(见《因话录》卷三)。

《随园食单》
身为乾隆才子、诗坛盟主,袁枚一生著述颇丰。作为一位美食家,《随园食单》是其四十年美食实践的产物。作者以随笔的形式,细腻地描摹了乾隆年间江浙地区的饮食状况与烹饪技术,用大量的篇幅详细记述了我国14至18世纪流行的326种南北菜肴饭点,也介绍了当时的美酒名茶,是我国清代一部非常重要的饮食名著。全书分为须知单、戒单、海鲜单、江鲜单、特牲单、杂牲单、羽族单、水族有鳞单、水族无鳞单、杂素单、小菜单、点心单、饭粥单和菜酒单十四个方面。自问世以来,这部书被公认为厨者的经典。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又号随园老人,今浙江杭州人氏。袁枚是清代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也是著名的美食大师。他于乾隆四年(1739)中进士,选庶吉士。曾外放江南地区任县令,先后于江苏溧水、江浦、沭阳、江宁任县令七年。为官正直勤政,颇有名声,奈仕途不顺,无意吏禄,于乾隆十四年(1749)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从此广交宾朋,云游四野,对酒当歌,论文赋诗,成为当时著名的雅士,风流才子。

《棋经十三篇》
《棋经十三篇:中华生活经典》内容简介:围棋的确是有益无害的东西。比如像宋仁宗,他会害怕一碗羊肉汤,但他并不害怕全天下的人都会下围棋。宋代沿袭唐制。且宋代对围棋的喜爱,的确之于前朝历代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宋代上层权贵对围棋都极为喜爱和推崇,从宋太祖、太宗直到徽宗,都对围棋情有独钟。

《酒谱》
酿酒饮酒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姑且不论仪狄造酒、杜康造酒等上古传说,各类典籍中关于酒的可信记载很早就有,数量也相当多。有学者统计,成书于先秦时代的《诗经》中有三十多首诗歌提及酒,占全部诗歌的十分之一以上。到魏晋南北朝,士人纵酒放达成为一时风气,并突出体现在记录当时士入言行的名著《世说新语》中,士人与酒的风流故事可以说是书中最为精彩夺目的部分之一。此外,在农业技术典籍(如(《齐民要术》)、地理博物书(如(《南方草木状》、《博物志》)乃至志怪小说(如《搜神记》)中,关于酿酒储酒、酒性酒味以及各种与酒相关的奇闻逸事也屡屡可见。
目录
内篇 酒之源 酒之名 酒之事 酒之功 温克 乱德 诫失 外篇 神异 异域酒 性味 饮器 酒令 酒之文 酒之诗(存目)后记附录

《琴史》
内容简介:当初卫灵公将去晋国,在濮水上住了下来。半夜时分听到弹琴声,问身旁的人,都说没听见。于是召师涓来问原因,并说:“那音乐意境美妙得有如鬼神,请你为我把它记下乐谱。”师涓说:“好。”第二天,师涓回报说:“我已记下来,可是还未练熟,请再住一晚练习它。”因此又住一晚。第二天,回报说:“我练熟了。”于是去晋国朝见晋平公。晋平公在施惠之台上摆酒为卫灵公接风。酒饮至酣畅痛快之时,卫灵公说:“我这次来听到一支新曲子。请让我的乐师为你演奏。”就叫师涓取琴弹奏。

《林泉高致》
这个故事大意是讲邓家同郭熙的一段因缘。邓椿的祖父在枢密院任职时,皇帝降旨在龙津桥畔赏赐一座宅第。这宅子直到邓椿父亲那一代,还没造完。宅子中满墙的图画,都是画院画师所作的翎毛花竹及家庆图之类。一天,邓父去视察,看到裱画工人用破旧的绢本山水画揩拭几案,拿来一看,才发现是郭熙的作品。画画的人适合看。

《梅兰竹菊谱》
《梅兰竹菊谱:中华生活经典》内容简介:虽然梅、兰、竹、菊四君子并称较为晚近,但四者进入中国人的审美视界,成为文人士大夫精神生活向往的高标,却是早已有之,源远流长。“有条有梅”、“其臭如兰”、“绿竹猗猗”、“菊有黄华”,在《诗经》、《尚书》、《周易》等中华元典之中,梅、兰、竹、菊都已经展露了自己的优雅身姿,成为影响中国人几千年人格塑造的重要源头和精神寄托。

Author: gujizil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