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社丛刻》(全八册)高清PDF电子版下载

《南社丛刻》(全八册)高清电子版

作      者:柳亚子 陈去病 等著

出 版 社:广陵书社(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

出版时间:1996 – 04

格式:PDF高清                             容量:878.00MB

《南社丛刻》是南社的机关刊物,主要刊载南社成员的文学作品,其内容浩瀚,资料丰富,前后共出过22集,其中每集又分为文、诗、词三个主要部分,另外还辑录不少南社成员个人的作品集等。从编辑学的角度来看,《南社丛刻》无疑是中国近现代编辑史上影响深远的鸿篇巨制,在中国近现代编辑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910年1月,南社在上海创办大型文学刊物《南社丛刻》,以作为它的机关杂志。杂志设有文选、诗选、词选三大类,全部刊发该社社员之作品,以提倡民族气节,鼓吹反清革命为宗旨。在学术上,提倡国学和诗词改革,继承明末”复社”传统,吸收西方文化。辛亥革命前发行四集,民国时期发行18集。其中除了少数几集由高旭、陈去病、傅屯艮主编外,大部分由柳亚子主编。1923年12月终刊

南社是一个曾经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资产阶级革命文化团体,1909成立于苏州,其发起人是柳亚子、高旭和陈去病等。南社受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的影响,取“操南音,不忘本也”之意,鼓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倡民族气节,反对满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为辛亥革命做了非常重要的舆论准备。《南社丛刻》是南社的机关刊物,主要刊载南社成员的文学作品,其内容浩瀚,资料丰富,前后共出过22集,其中每集又分为文、诗、词三个主要部分,另外还辑录不少南社成员个人的作品集等。从编辑学的角度来看,《南社丛刻》无疑是中国近现代编辑史上影响深远的鸿篇巨制,在中国近现代编辑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一种特大型的文学丛刊,《南社丛刻》的成因及其编辑方式是非常独特的。一般说来,文学丛刊应当以作者投稿为主,然后编辑人员再进行加工。可是,《南社丛刻》却不是这样的。虽然《南社丛刻》也有不少稿件直接来自作者投稿,但其稿件绝大部分却是文人大规模集体聚会的产物。在南社的历史上,文人的聚会被称为雅集。南社是一个革命性的文人社团,以主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其政治目的,以文化宣传和文学创作作为其战斗的武器。所以,大规模的集体聚会,便是其政治活动和文化活动的主要方式。南社社员雅集在一起,主要是为了共同讨论时局和政治动态以及讨论文化的发展。每次雅集期间,他们都要舞文弄墨,抒情言志,当场创作出大量具有革命性、鼓动性和战斗性的诗词与文章。南社自1909年11月13日在苏州虎丘张东阳祠聚集以来,到1917年4月15日在上海的徐园聚会,前后规模较大并且事前做了准备的雅集竟然达16次之多。一般说来,除了少数几次之外,一般在大规模雅集之后的几个月内(通常不会超过半年)就会有专门的编辑人员将雅集期间所作的诗词和文章编入《南社丛刻》刊印发行。在《南社丛刻》数量庞大的作品中,诗词的创作占了最重要的成分(将近90%),而且前期的诗词多以鼓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号召民众起来反对满清的专制为主,此外还有抨击时弊、伤时感世之作。至于文章的数量,则占的比重较少,还不到作品总数的10%。由于南社是多达千人的文人社团,所以每次雅集时,成员不可能全部到齐。因此,也有一些南社社员虽然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来得及参加南社的雅集活动,但他们也仍然以笔作武器,鼓吹革命,言志述怀,其作品往往以投稿的形式投给《南社丛刻》,但这并不足以构成《南社丛刻》的主要稿源,其主要的稿件来源仍然是每次雅集所创作出来的大量作品。

柳亚子(1887-1958),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人,出生于大胜村的港上港南中段。创办并主持南社。曾任孙中山总统府秘书,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上海通志馆馆长。”四·一二”政变后,被通缉,逃往日本。1928年回国,进行反蒋活动。抗日战争时期,与宋庆龄、何香凝等从事抗日民主活动,曾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兼监察委员会主席、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央常务理事,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执行委员。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柳亚子曾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柳亚子(1887年—1958年)原名慰高,字安如,更名人权,字亚卢,再更名弃疾,又号稼轩,又字亚子。后为了统一名号,便用亚子。江苏吴江黎里镇人。(出生吴江汾湖镇北厍大胜村,12岁随家人迁居黎里)父亲钝斋,学养有素,母亲费漱芳,曾从名士徐山民的女儿徐凡如读书,《诗经》、《唐诗三百首》都能熟练背诵。亚子幼受母教,喜读古诗。

17岁至上海,入爱国学社,为蔡元培、章太炎弟子,始谈革命。1906年,由高旭、陈陶遗、马君武、刘师培介绍,入同盟会,复由蔡元培介绍,加入光复会。1909年11月13日,和陈去病、高旭、朱少屏、姚石子等创立革命文学团体南社,主持社务多年。第一次结集在苏州虎丘张公祠,到会17人。这一文学团体具有浓厚的反满色彩,会员多为同盟会员。第二次结集在杭州西湖,第三次结集在上海张氏味莼园。每次结集出版一部诗文集,共印了22集,汇为《南社丛刻》。会员后来发展到1000多人。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柳亚子以中国同盟会员身份为国民党员,当选为国民党中央监委。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他遭迫害被搜捕,以匿于复壁得免。抗日战争时期,他流亡重庆、桂林、香港,自比为行吟泽畔的屈原。他潜心南明历史的研究,搜集 了很多有关南明的史籍,并写出了一批研究成果,可惜战乱中,大量文稿失散,编写明史的愿望没有实现。1941年“皖南事变”爆发,在香港的柳亚子,亲自撰写电文,和宋庆龄、何香凝联名发电报责问蒋介石,斥责蒋介石倒行逆施,破坏团结,破坏抗战。结果,被开除了国民党党籍。

1945 年毛主席飞抵重庆和国民党谈判,他写诗赠毛主席:“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乱倘休。霖雨苍生新建国,云雷青史旧同舟。中山卡儿双源合,一笑昆仑顶上头。”称赞毛主席“弥天大勇”。1945年10月,毛主席致信给他,其中说:“先生诗慨当以慷,卑视陆游、陈亮,读之令人感发兴起。”对他的诗给予很高的评价。1949年2月,他应毛主席的电邀,由香港启程进入解放区,后来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1952年,他与叶恭绰、李济深、章士钊联名上书毛泽东,呼吁保护北京广东新旧两义园的民族英雄袁崇焕遗墓,使袁墓古迹得以保存。他的诗约有5000多首,有《磨剑室诗词集》。

柳亚子重视文学的思想性,他反对叹老嗟卑的个人主题的吟咏,也反对批风抹月的流连光景之词。在诗风上,他崇尚唐音,承继夏完淳 、顾炎武、龚自珍3家,贬斥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派。在词风上,他推崇辛弃疾,贬斥吴文英。在文风上,他反对韩愈和桐城派。

柳亚子是一个以诗歌为武器的政治诗人。他的诗,紧密结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激情,具有鲜明的战斗性。在广泛的革命交游中,柳亚子写下了大量的怀人诗和赠友诗。革命派的英勇斗争使柳诗充满了慷慨激昂之气,这一斗争的多灾多难的历程又使他的诗具有沉郁苍凉的风格。辛亥革命后,柳亚子的诗歌主题转为对这次革命不彻底的批判。五四运动后,他的创作转入了新时期,一直歌唱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

柳亚子一生中写下了大量声情激越、意气风发的诗篇,计有诗7000余首。词200首。箸有《柳亚子自传年谱》、《磨剑室诗集》、《词集文集》、《南社纪略》,编有《南社丛刻》、《苏曼殊全集》、《柳亚文集》,编辑委员会编辑有《柳亚子集》。

Author: gujizil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