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季刊 (29期册全 民国19年04月至26年5月)高清电子版
书 名: 经济学季刊 作 者: 中国经济学社
出版社: 中国经济学社· 出版日期: 冥国19年-25年
格式:PDF/DJVU(300DPI) 容量:385.00MB
【经济学季刊】是民国时期的权威经济学刊物,该刊共出版8卷29期,刊行持续7年有余,编委会是中国经济学社。中国经济学社成立于1923年,由刘大钧和马寅初两位经济学家领衔。1929年中国经济学社在第六届年会中推出【经济学季刊】,主编李权时,唐庆于1934年接任。在发刊词中,李权时将该刊物向西方顶级权威的经济学刊物看齐,足见其雄心壮志!
民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大转型的时期,各种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内忧外患导致各种矛盾异常尖锐与复杂,引致一大批知识分子的高度重视与深切关注。为了探求矛盾形成之因,问题解决之方,这些知识分子纷纷于此期间创办期刊,发表见解,阐述理论,寻找措施,建言献策。民国时期的许多经济期刊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先后创办和出版发行的。经济期刊是广大知识分子和思想界人士、尤其是经济学者展示和传播其经济理论与见解的重要载体。
《经济学季刊》是民国时期经济学界的权威期刊,是国内经济学刊物的代表。它宣传西方经济学理论,并对其进行研究和效仿,进而结合中国国情,运用西方经济学理论探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诸多实际问题,反映的经济思想体现出民国时期经济思想的主流及特点。本文试从其创办、运营、出版及作者群体和内容分类等几个方面,对《经济学季刊》进行系统性分析,将历史学和经济学的方法相结合,以考察季刊的学术意义和现实价值。 古代中国没有经济科学,虽然史籍中有大量关于经济政策及经济活动的记载,但始终没有发展成为系统的经济学理论,这是由中国封建小农经济的性质所决定的。清末,随着西方列强的侵入,国门被打开,西洋的先进技术率先传入中国,随后国人发现仅仅拥有技术并不能真正富国强兵,于是开始学习西方的先进理论。西方经济学理论传入中国,得益于20世纪初的留学热潮。大批中国留学生奔赴日本和欧美,大多数人选择了经济学专业。二、三十年代,这些留学生纷纷回国,投入到中国经济学理论的研究之中。他们或进入高校任教,或担任政府官员,许多人成为社会各界知名人士。正是由于这些留学背景的精英,中国近代经济学才得以创立和发展起来。由于当时国内没有研究经济学的专门机构,所以这些留学生回国后纷纷组建团体,相互之间交流学术思想。为了顺应形势,1923年中国经济学社得以成立。学社由留学英美的学生组成,社员大多是当时的经济学精英,很多人甚至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正是由于学社成员的理论权威性和社会影响力,使得学社成为当时经济学研究机构中的主力军。《经济学季刊》即是学社社刊,创办于1930年,至1937年停刊,共出版8卷29期,刊登文章333篇,作者达158位。 《经济学季刊》实行编辑责任制,前后共有两位编辑,每位编辑的言论即代表季刊的办刊方针。1930年至1934年,季刊总编辑为李权时,他提出的办刊方针是立足国际、提升高度;1934年至1937年,季刊总编辑为唐庆增,他提出的办刊方针是着眼实际、学以致用。从办刊方针的变动可以看出,季刊宗旨前后经历了一个不断细化的过程,由着重理论研究到倾向于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季刊的资金是多渠道筹募,但主要源于中国经济学社基金、广告费用和私人捐助。季刊的出版则一直由商务印书馆承接,后因战祸,商务印书馆被破坏,则一度转由黎明书局承印。 《经济学季刊》的作者主要是中国经济学社社员,其结构具有多样化特点,主要由经济学界名人、商界名人、文化界名人和政界名人等构成。这些人大部分是留学生,具有相当高的经济学理论水平,他们发表的文章,大多代表着当时经济学发展的前沿,其观点在经济学界具有权威性。 《经济学季刊》的文章涉及经济学诸多领域。笔者将其进行归类,以其所占篇幅的多寡,可将季刊反映的主要经济思想归为以下几类:经济思想史,经济学理论,金融与财政,劳动与土地经济,会计、审计与统计,经济政策等。其中经济思想史和经济学理论是涉及理论经济学的内容。金融与财政,劳动与土地经济,会计、审计与统计,经济政策等则属于应用经济学范畴。 理论经济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当时学者对西方经济学理论的传播,以及中国应发展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的探讨。通过对这些文章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两个结论:第一,《经济学季刊》所宣传的经济学理论,均是西方近代经济学最前沿的理论,但诸学者并不是一味的照搬,而是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并加以效仿,形成自己的经济学理论;第二,《经济学季刊》对于中国适合发展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并没有受意识形态的影响,而是结合中国的国情,希望寻找一条适合中国自己的道路。但是由于这些经济学者留洋之时,看到的是西方世界的物质繁荣和文明的先进,所以他们还是倾向于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应用经济学的内容则占据了季刊大部分篇幅。笔者将其分为七个部分:货币与金融,财政,劳动经济,土地经济,会计、审计与统计,国难时期的经济建设方案,统制经济思潮。结合民国时期的经济发展,不难看出,这七个部分均涉及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面,且都受到世界经济的影响。如金融方面,1930年前后,世界经济恐慌造成了银价的大波浮动,西方国家对银价采取的措施直接影响到中国的银价。为了应对银价的涨跌对国民经济造成的影响,国内学者均纷纷出谋划策,意在寻求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本位制,季刊上的文章大致提出了金本位制、银本位制、复本位制三种意见,但也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批评,最后南京国民政府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尝试之后,实行法币政策,最终统一货币。这表明民国时期的经济学,并不只是停留在理论研究上,而是将国际经济背景与西方经济理论,加上中国的实际情况,三者相结合,力图总结出最合适的国民经济建设方案。其他几个方面也同样如此,均涉及现实经济问题。季刊针对每一次政策的变动,均会设专号进行探讨,对时政进行褒贬。 《经济学季刊》除了在经济思想方面具有丰富的内容,在学风方面,也有一些值得我们重视的地方。季刊大多数文章涉经济学的应用,可见季刊的目的是学以致用,用先进的西洋学理解决中国的经济问题。同时,季刊中有不少文章涉及学者间的相互质疑和争辩,有些甚至涉及到意识形态的分歧,可见季刊对于学术交流中的辩论是支持的,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只要有利于经济学的发展,对于各种形式的辩论,是持欢迎态度的。 总之,研究《经济学季刊》的学术意义在于丰富了民国经济思想史的内容。
经济学季刊 第1卷第1期 民国19年04月.djvu
经济学季刊 第1卷第2期 民国19年07月.djvu
经济学季刊 第1卷第3期 民国19年10月.djvu
经济学季刊 第1卷第4期 民国19年12月.djvu
经济学季刊 第2卷第1期 民国20年03月.djvu
经济学季刊 第2卷第2期 民国20年06月.djvu
经济学季刊 第2卷第3期 民国20年09月.djvu
经济学季刊 第2卷第4期 民国20年12月.djvu
经济学季刊 第3卷第1期 民国21年05月.djvu
经济学季刊 第3卷第2期 民国21年07月.djvu
经济学季刊 第3卷第3期 民国21年09月.djvu
经济学季刊 第3卷第4期 民国21年12月.djvu
经济学季刊 第4卷第1期 民国22年03月.djvu
经济学季刊 第4卷第2期 民国22年06月.djvu
经济学季刊 第4卷第3期 民国22年09月.djvu
经济学季刊 第4卷第4期 民国22年12月.djvu
经济学季刊 第5卷第1期 民国23年04月.djvu
经济学季刊 第5卷第2期 民国23年08月.djvu
经济学季刊 第5卷第3期 民国23年11月.djvu
经济学季刊 第5卷第4期 民国24年03月.djvu
经济学季刊 第6卷第1期 民国24年06月.djvu
经济学季刊 第6卷第2期 民国24年08月.djvu
经济学季刊 第6卷第3期 民国24年11月.djvu
经济学季刊 第6卷第4期 民国25年01月.djvu
经济学季刊 第7卷第1期 民国25年06月.djvu
经济学季刊 第7卷第2期 民国25年08月.djvu
经济学季刊 第7卷第3期 民国25年11月.djvu
经济学季刊 第7卷第4期 民国26年02月.djvu
经济学季刊 第8卷第1期 民国26年05月.djv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