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晚报1933-01-16–1941-12-07(全)清晰电子版
主要责任者:袁伦仁 出版时间:1933年01月16日至1941年12月07日
出版者:《大美晚报》馆 出版地:上海
格式:PDF 容量:24.00GB
报纸沿革:《大美晚报》是上海主要大型晚报之一,1933年1月16日创刊于上海,日刊。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停刊。1945年10月1日在原编辑人员张志辑等主持下复刊,改名《大美夜报》,不久即被国民党当局查禁,至10月31日停刊。
《大美晚报》(Shanghai Evening Post and Mercury),20世纪20~40年代中国上海的英文报纸。1929年4月16日创刊。T.O.撒克里任主编,美国报纸公司发行。亦有汉文版。
1930年8月13日,合并英文《文汇报》后,英文报名改称Shanghai Evening Post and Mercury。该报以旅沪美国侨民为主要读者对象,着重报道美国和其他西方侨民在中国的活动。每日下午出版,14页左右。报馆设于爱多亚路21号(天主堂街口,今延安东路、四川南路口),位于法租界境内,面对公共租界。1931年美国记者高尔德(1898-)任总编辑。美商友邦保险公司董事长C.V.史带任发行人。
1933年1月16日,《大美晚报》增出中文版。1937年12月1日,又增出中文《大美晚报晨刊》,经常发表宣传抗日文章。1939年8月30日下午,《大美晚报》中文版副刊《夜光》编辑朱惺公(1900-1939)因宣传抗日,连载《汉奸史话》被暗杀。此后,《大美晚报》连连受到威胁,但仍坚持出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高尔德返回美国。1941年12月日军占领租界后,接管《大美晚报》,作为占领军在上海的英文报纸,后更名为《上海报》。1943年高尔德到重庆恢复《大美晚报》。[1]
抗日战争胜利,《大美晚报》由美国随军记者玛诺主持复刊,前主笔高尔德返沪主持报馆事务,聘吴嘉棠、袁伦仁为编辑。日出两大张,对有关美国商情消息报道迅速翔实,广告也以美商为主。对当时中国如火如荼的反内战、反独裁群众运动只作简单报道,不加评论。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该报因报道失实受到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会警告,后报馆又发生劳资纠纷,于同年6月下旬停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