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馆青年批评家丛书(暂9册)高清PDF电子版下载

中国现代文学馆青年批评家丛书(暂9册)高清电子版

作者: 金理 等多人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3- 2014-6

geshi :PDG高清                                           容量:550.00MB

《中国现代文学馆青年批评家丛书》是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制度的丰硕成果之一。首批客座研究员包括杨庆祥、李云雷、梁鸿、张莉、房伟、霍俊明、周立民等七人。在担任客座研究员期间,他们迅速进入中国当代文学评论的前沿领域,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学术对话引起了创作界和评论界的广泛关注,有力地介入和参与着中国当代文学的创作实践,并迅速成长为文学评论界一股引人注目的新生力量,对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学术研究和中国高校的文学研究起到了积极的影响。这套丛书是当代最优秀青年批评家的一次集体亮相,体现出他们较高的理论修养和敏锐的艺术感觉。

书目介绍:

1.中国新时期小说的城市想象:本书探讨的主要对象和范围是新时期以后涉及城市的作家作品,具体的时间范围上起1979年,下迄2008年前后。新时期以后,作家的作品越来越多地关涉到城市,而本书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运用社会学和文化研究理论,结合文本细读的方式对新时期以后作家创作多涉及城市的现象加以归纳和整理,从乡土传统、都市经验、全球化语境、地域经验这四个角度,集中探讨了新时期以后城市想象的生成因素、发展形态及想象类型。

2.英雄话语的涅槃(21世纪初年军旅长篇小说创作论):

《英雄话语的涅槃(21世纪初年军旅长篇小说创作论)》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界第一部系统研究新世纪军旅长篇小说整体发展脉络的专著,对“21世纪初年军旅长篇小说”创作的现象与概念、来路与走向、创新与症结进行了前瞻性、学理性和个性化的命名与阐释;作者将“伦理批评”引入军旅文学研究领域,以叙事学和伦理学视角审视并透析“21世纪初年军旅长篇小说”的写作伦理特征与文化精神诉求,有效地拓展了军旅文学理论批评的学术平台和言说空间,进而对新世纪军旅长篇小说的艺术成就及其文学史地位作出了富于创新性和建设性的概括和总结。

3.寻找一种叙述方式:

本书所收录的论文皆是以叙事学为理论工具,一方面尝试重新解读20世纪小说史,另一方面也努力介入当下的文学批评。本书着力从小说史中发现和揭示“传统叙事资源”的激活与再造,在小说文本中探寻作家各自独特的叙述方式,在性别、历史建构与中国经验的相互关系中反思女性主义中国化的路径。藉此,作者试图在学界习以为常的研究对象中重绘文学地图。

4.先锋的魅惑:

本书收录关于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的论文,共分五编:第一编“先锋的话题”主要考察先锋文学的现代性及审美的突围、资源转化,以及通过平行比较揭示外来创作的影响;第二编“小说的先锋”主要对先锋文学展开个案研究,具体涉及莫言、格非、苏童以及部分“晚生代”作家的创作;第三编“诗意的先锋”主要围绕当代诗歌中的先锋诗人创作加以阐述,具体包括杨炼、臧棣等诗人论以及部分作品的分析;第四编“视野之外”面向先锋文学浪潮同期的热点现象,包括文学史分期、经典化、创作方法的当代演变等问题;第五编为五篇“阅读笔记”。

5.文学“乡土”的地方精神:

本书以“文学豫军”的创作为例,探讨现代化进程里中国文学”乡土”的变迁,包括话语突围与主体建构两个方面。文学“乡土”并非一般认为的仅是农村题材或农民小说,它与农民、农村有关,但本质上是个体认同的构造。自“乡土”诞生以来,其认同构造经历了“乡土-中国”到“乡土-地方(文化)”的转变。豫军的创作是一种文化创伤笼罩下的书写,这种创伤源于中原由盛转衰的郁结与失语。河南就像一个“中国弃儿”,这亦可作为“文学豫军”集体身份的命名。弃儿意识与深刻的创伤感牵动着他们的“乡土”想象及主体建构,苦难话语,官场话语、历史话语、底层话语即是历史“伤口”牵系与延续的证明,一种记忆转喻式的结晶。

6.青春梦与文学记忆:

本书考察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青年形象的流变过程,精致入微地分析了青年人在通过文学来自我塑造、自我想象的过程中所遭逢的生机与困境。……

7.大时代与小时代:

黄平编写的《大时代与小时代》是理解“80后”文学批评乃至理解“80后”一代人精神世界的一个窗口。所收作品为作者2006年来具有代表性的文学研究论文,主要集中于三个领域:对于1980年代文学作品与文学史事件的重新理解;对于当代重要作家作品的学院派细读;对于作为作者同代人的“80后”作家的文学世界和精神处境的分析与反省。作者所采用的“形式一历史”分析方法,贯穿于对历史、典范和同代人的研究之中,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形式分析,讨论了文本所封存的历史内容以及当代中国的精神历程。

8.此间因缘:

《此间因缘》收作者刘志荣文论四十篇,对象以文学为主,但有时也涉及电影;形式上除了论文、评论之外,也收入了个别相关的随笔;论题包括电影与小说中的民间叙事、先锋小说与奇幻小说的精神联系、50~70年代作家和诗人的潜在写作等具有深入探讨的价值的论题。

9.“当下现实主义”的文学研究:张丽军著. “当下现实主义”的文学研究.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Author: gujiziliao